|
一、中国信贷紧缩预期打压市场流动性
以1月12日央行宣布自18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起点,1月20日市场传言多家银行收到通知要求全面停止1月份剩余时间新增信贷,包括票据融资,无疑增加了市场对央行后续不断收紧流动性的担忧,引发国内外股票市场以及商品市场1月13日、20日大幅下跌,尽管此后银监会、央行纷纷出来辟谣,但短期内尤其是春节之前,市场仍笼罩在资金收紧的阴影之下,并引导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步入高位调整阶段。
从国际市场来看,对于今年宏观经济尤其是资金流动性,最大的担心就是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选择,尤其是引领全球经济2009年自金融危机的谷底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对于中国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何处理好货币刺激政策退出选择,以及管理好潜在的通胀预期不可避免存在矛盾,也由此引发资金流动性的变化,对中国国内的投资市场,包括房地产、股票、期货市场有着重大影响,进而带动国际商品投资市场的剧烈变化。
客观来看,中国年初出台的政策即直接触及市场最关注的敏感问题,一方面有试探性质,另一方面不太可能在经济复苏并未完全稳固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的信贷紧缩,但行业结构调整预计将在今年拉开序幕,将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商品期货市场,值得密切关注。
二、棉价在16000元/吨附近企稳概率有多大?
去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郑棉主力9月合约构筑的16000元/吨附近的高位区间整理平台一度被市场认为具有坚强的支撑,今年1月21日市场的确出现了期价下破16000元/吨价位之后急速反弹的行情,不过1月月末期价最终滑落16000元/吨下方并展开弱势整理,那么后期市场到底能否企稳,又有那些值得密切关注的因素。笔者认为,从棉市基本面来看,行情能否企稳,投资者可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年度后期的现货供需状况是否发生一些变化。这个问题也是年度初期棉价上涨行情启动后市场一直关注的话题。就本年度市场大的供需格局来看,笔者认为截至当前并未发生任何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决定市场大幅上涨的基调没有变化。不过对于后期现货市场供需因素的演变,主要集中在新疆棉出疆和中国进口棉花能否改变供需紧张的情况方面。目前来看,新疆棉出疆很有可能缓解春节后2个月左右时间的阶段性供应紧张格局,但中国进口棉花的启动在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也有望成为新一轮棉价上涨的刺激因素。
第二,本年度收购成本的支撑能否最终发挥作用。一般来看,成本的支撑将主要取决于购销双方能否坚定立场,否则,将在一定阶段,在资金因素出现不利变化的情况下,再次呈现成本被击破的现象,这在郑棉上市以来的走势中多次出现。本年度后期的状况又会是如何?笔者认为,基于上述的供需形势,对于今年囤棉的企业来说,在后期其信心将会相对坚定。从成本测算来看,在去年11月份14700元/吨左右的收购成本之下,加上一系列的资金利息等费用,郑棉9月合约理论调整低位预计在15700元/吨附近,技术上为2009年11月中旬构筑的平台,投资者可依此作为重要参考。综合来看,本年度后期成本支撑将较为有效。
三、棉市供需大背景让位于阶段性偏空的市场氛围
近日,河南、河北统计局纷纷发布棉花产量调查数据,估计的减产幅度在18%—20%。总体来看,本年度全国棉市减产幅度可能超过15%,预计实际产量在650万吨附近。从年度后期的棉价走势来看,在减产利多的支撑下,我们应保持趋势性看涨的思路,但短期内棉价的走势不容乐观,投资者需要谨慎把握。
从国内现货棉市基本面来看,由于春节前企业补库基本结束,现货销售呈现单方市场,对棉价形成打压,当前各地已普遍出现现货价格调整的迹象。
四、商品市场的分化有望展开
对后市来说,那些本身具备较好供需基本面的商品,将可能成为投资首选,如软商品棉花、白糖,其次是国家政策性相对支持的品种,预计农产品将收益,且相对工业品金属等的比价当前也较为失衡,最后才可能是与宏观经济等投机因素密切的金属能源化工市场。
综合当前整个宏观市场氛围、资金环境,以及棉市基本面、技术走势等,都难以找到提振市场的积极因素,因此,短期来看,棉价走弱将不可避免。技术上,棉价将回落至15700—15900元/吨区间,但在成本支撑之下,棉价下行空间也比较有限。